
倒藻,在整個水產養殖行業中很常見。水蛭養殖由于養殖模式的因素,發生倒藻的現象很少,但是也會出現。
那么,什么是倒藻呢?倒藻實際上就是水體中的藻類大量死亡,導致養殖塘中的水色驟然變清、變濁,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。變濁是由于缺乏藻類的沉降作用,水中懸浮物(微塵、糞便、死藻等)成混濁狀態,渾濁還有黃濁、白濁和粉綠色的混濁之分。
發生倒藻的原因有:
1、氣溫的突變。
2、人為管理不當:①施肥補肥時機把握不好;②換添水的時間、數量不對;③換添水之后沒有及時保肥;④消毒藥用量和時間不妥等。
發生倒藻有哪些危害:

1、青苔滋生:藻類老化死亡,水體肥度降低,水體的透明度大,直射塘底,青苔快速繁殖。
2、有害菌繁殖:青苔大量且快速的繁殖,吸收水體中的養分,抑制浮游生物及藻類的生長,從而使害菌大量繁殖。
3、死亡的藻類分解時會消耗大量的氧氣,水體中的溶解氧會急劇下降,導致氨氮、亞硝酸鹽升高。
4、死亡的藻類大量分解時會產生藻毒素,影響水蛭的生長。
蛭康生物友情提醒,在養殖過程中我們應多注意:
1、定期檢測養殖塘中的PH值;
2、注意增氧,尤其是高溫季節;
3、定期改底、解毒,然后培菌、培藻、肥水等(不要盲目肥水);
4、定期補充新水。